【中國點點點-閱讀中國】陸潔玲推介:戴錦華的《性別中國》Gendering China

新婦女協進會主席陸潔玲介紹由戴錦華所著的《性別中國》,從電影看中國社會女權運動的發展。

11211930_10152988582378927_278615629_o

《性別中國》是戴錦華老師在2006年出版的,他在北京大學授課,主要研究領域為大眾傳媒、電影和性別研究,他是研究女性主義方面非常重要的學者。相信大家記得今年3 月8日前夕有5 位中國女權運動人士被政府拘禁,拘禁37日後獲釋,但現在仍是保釋候審,不知會否成功爭取無罪釋放。

《性別中國》能讓大家理解中國社會內女權運動的發展。戴錦華老師在書中追溯20-30年代至現在的中國電影中,性別描述是如何的。書中整個背景都是中國電影,包括30年代的左翼電影,50年代講述工農兵的電影,還有文革,以至第五代電影等等。戴錦華老師最主要抽取故事中女人男人是如何被描述的部份作為分析。全書分為五部份:女人故事、扮演故事、他人故事、故事的故事和男人故事。

我想集中介紹女人故事和扮演故事,根據戴錦華老師的分析,他覺得這些電影,尤其是50年代新中國成立的電影,如:白巫女、紅色娘子軍等等,都標榜新女性形象,與此同時對比舊社會女性命運很悲慘,例如受中國傳統禮教壓迫、不自由等等,這類女性在新中國得以解放,而整個論述與當時新中國成立的背景有關。當時推動女性男性無分別,女性能頂半邊天,亦提及男同志做到的女同志也做得到,例如女性會上前線打仗,做木工或苦工等。這配合了49後中國成立對過往女性不公平的政策所作的改變,如設立婚姻法、選舉法、同工同酬等,令女性處境改變。

不過戴老師提出這改變仍有問題存在,因為在新中國,女性面對的壓迫和處境完全沒有問題,令人有錯覺,以為這是一個已完成的任務。可惜此舉反而不是給與女性空間,而是令她們往後遇到不公平對待時更無空間。戴老師提出花木蘭的故事,追溯2002至2003年的木蘭熱,包括話劇、實驗電影等,他認為中國女性正面對「花木蘭式」的遭遇。其實這是指女性要易裝,扮成或變成男性身份,才能得到權力,才可與其他人平起平坐,這反映女性沒有特質角色和能動性,而要在男性的大形象下把自己包裝成男性,才能得到平等對待。另一問題是,事情完結後女性被鼓勵回到女性應有的位置,如木蘭打完仗後,要脫去戰時袍,着我舊時裳,即女性服裝。戴老師質疑實質女性有否真正能改變,他提出木蘭是因為忠孝而從軍,即忠於國家,代父從軍,而這兩項均不是以木蘭為主體,意思是不是因木蘭騎術或戰術超卓而從軍,而是服務國家和父親的忠誠和孝而形成。

戴老師提醒我們注意一點:究竟所謂中國女性和男性能夠享有平等,除法例和工作權外,女性是否真的因自己的獨立自主而產生了新女性,關於這點,他提出了很有力的質疑。

閱讀中國

新婦女協進會主席陸潔玲介紹由戴錦華所著的《性別中國》,從電影看中國社會女權運動的發展。

《性別中國》一書分成五種故事,追溯自20年代至今的中國電影中,對性別的描述,陸潔玲講述其中兩節故事。她分享道,新中國成立之初的電影,配合新中國對男女能力的嶄新解讀,標榜新女性的形象,解放於舊社會的悲慘形象。當時社會推動男女能力沒有分別,婦女能頂半邊天的概念,加強了女性的地位。但此舉令政府彷如一下子完成了任務,以致日後沒有空間描述女性受到的新的壓逼。

戴錦華的書中,又提到了家喻戶曉的巾幗英雄花木蘭,其實並未能真正挑戰男性地位,反而有很多女性正受到「花木蘭式的遭遇」:女性必需易裝成為男性,才可以與男性平起平坐,而女性並沒有獨特角色及能動性。而當花木蘭完成戰事後,便被鼓勵「脫去戰時袍,著我舊時裳」,回歸女性的角色,令戴錦華質疑女性並沒有真正解放。她又進一步分析指,花木蘭從軍的原因是向君主盡忠,向父親盡孝,說明故事並非以花木蘭為主體出發。

陸潔玲認為作者是在提醒大家,社會除了提供女性平等的工作權利外,到低有沒有產生因獨立自主原因而出現的新女性。

香港電台節目中國點點點節目足本網上重溫 [37:00 – 45:00]
http://programme.rthk.hk/channel/radio/programme.php?name=radio1%2FChinaOnTheDot&d=2015-04-29&p=4898&e=305305&m=episode

參考文章:
1. 《性别中国》导读大纲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8316335/#!/i!/ckDefault
2.「抗拒宿命 女性可創造十萬種可能」—訪北京大學戴錦華教授 採訪/整理: Chris/李嘉言/小島/海榮
http://www.ln.edu.hk/mcsln/6th_issue/interview_01.htm

發表留言